束腰
“束腰”是古代女子为瘦腰而勒紧腰部,运用到家具上指面板下缩进面沿,有高束腰、低束腰之分。
无束腰的家具一般是直足落地,有束腰的家具腿足上有了更多变化,最常见的内翻或外翻马蹄。
托泥
“托泥”是指设在几、案、桌腿下的垫木,形状一般与家具的面呼应,常见的有圆形,方形,海棠、梅花形等。
托泥不仅起到加固四腿连接与稳定作用,且改变了家具四足直接落地的形式,添了新的意趣。
牙子
“牙子”是家具立木与横木交接处,施以各式纹样的牙子,一般横向较长的叫牙条,角上短小的叫花牙。
明式家具牙子纹样繁多,常见的有凤纹牙、卷云牙、棂格牙,弓背牙等,这些牙子起稳固作用,也是极好的装饰。
搭脑
“搭脑”是装在椅背上连接背板和立柱的结构部件,人们坐下休息时,头正好靠在上面,故称“搭脑”,起承托作用。
扶手
“扶手”是装在椅子两侧,供人支撑肘部的部件,扶手后端与后角柱相连,前端与前角柱相连,中接联帮棍。
如果椅子前腿不穿过椅面,扶手前端则需另装鹅脖儿,扶手形式多样,有曲式、直式、坡式等。
鹅脖
鹅脖是指椅子前腿在椅盘以上延伸并与扶手相接相连的部分。
罗锅枨
所谓罗锅枨,即横枨的中间部位比两头略高,呈拱形,或曰“桥梁形”,现在南方匠师还有称其为“桥梁档”的。
在北方,人们喜欢把两头低、中间高的桥用人的驼背来形容,称“罗锅桥” 因而把这种与罗锅桥相似的家具部件统称为罗锅枨。
一般用于桌、椅、凳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。
矮老
矮老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,多与罗锅枨配合使用。
如桌案的案面下、四周横枨上多用矮老,起到支撑桌面、加固四腿的作用。
一木连做
“一木连做”是指家具的腿子、束腰、牙子围板等部位,采用一根木头制成。
一木连做常见于桌、椅、几类等,顶箱柜、沙发、大画案、罗汉床等大件家具不用此造法。
线脚装饰
“线脚装饰”是针对家具某一部位的纯线性装饰手法,它在家具构造中几乎不起任何作用,纯粹为了审美上的感受。
明清家具在线脚装饰上极为讲究,常见的有灯草线、打洼、倒棱等。
步步高赶枨
管脚枨(四腿中的横枨)前者低,两侧高,后者更高,即所谓“步步高赶枨”,常运用于椅类家具足部。
马蹄足
马蹄分两种,内翻和外翻,外翻多用曲腿,内翻曲直皆有。
传统家具有一定律:凡带束腰的家具腿足都有马蹄或其它装饰。
明式家具马蹄多用整木削成,兜转有力,清式多用平直回纹马蹄。
正是这些部件通过中国传统榫卯工艺连接在一起,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件又一件的精美红木家具,是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,是一代又一代传统手工艺人辛勤劳作的成果,更是“工匠精神”!